新型除濕轉輪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除濕轉輪,尤其是一種新型除濕轉輪。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除濕轉輪一般是由框架、與置于其內部的吸濕芯板構成。然而,由于現有的除濕轉輪內部只是裝配有一層縱向放置的吸濕芯板,導致其吸濕效果不理想,并且造成除濕轉輪的整體強度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以提高其吸濕效果以及整體強度的新型除濕轉輪。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除濕轉輪,除濕轉輪本體(1)包括框架(2)、與置于所述框架(2)中的吸濕芯板(3),所述除濕轉輪本體(1)按工作時旋轉的方向依次分為處理區(qū)、再生區(qū)和冷卻區(qū),在所述除濕轉輪本體(1)的兩側表面分別覆蓋有吸濕布(7);
所述吸濕芯板(3)為采用纖維紙制成的蜂窩狀纖維紙吸濕芯板,所述纖維紙吸濕芯板由相疊加的上紙層(31)、纖維層(32)與下紙層(33)所構成。
上述的新型除濕轉輪,其中,所述框架(2)被劃分出處理區(qū)容腔(4)、再生區(qū)容腔(5)和冷卻區(qū)容腔(6),在所述處理區(qū)容腔(4)、所述再生區(qū)容腔(5)和所述冷卻區(qū)容腔(6)分別設置有獨立的蜂窩狀纖維紙吸濕芯板(3)。
上述的新型除濕轉輪,其中,所述蜂窩狀纖維紙吸濕芯板(3)通過粘膠分別設置在所述處理區(qū)容腔(4)、所述再生區(qū)容腔(5)和所述冷卻區(qū)容腔(6)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加工成本低的特點,其整體結構由框架和蜂窩狀纖維紙吸濕芯板構成,可提高其整體強度,通過吸濕布與蜂窩狀纖維紙吸濕芯板還可以提高除濕轉輪的吸濕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的結構圖;
圖2為圖1的側視圖;
圖3為圖1的內部結構圖;
圖4為纖維紙吸濕芯板的側視圖。
主要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除濕轉輪本體;2-框架;3-吸濕芯板;31-上紙層;32-纖維層;33-下紙層;4-處理區(qū)容腔;5-再生區(qū)容腔;6-冷卻區(qū)容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與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提供的除濕轉輪本體1、以及分別覆蓋在除濕轉輪本體1兩側表面的吸濕布7。
其中,吸濕布通過粘膠被覆蓋在除濕轉輪本體1的正面與背面。
在本實施例中,吸濕布為浸入在吸濕劑溶液中的基布層。
除濕轉輪本體1由框架2、與置于框架2中的吸濕芯板3。除濕轉輪本體1按工作時旋轉的方向依次分為處理區(qū)、再生區(qū)和冷卻區(qū)。
其中,框架2被劃分出處理區(qū)容腔4、再生區(qū)容腔5和冷卻區(qū)容腔6,在處理區(qū)容腔4、再生區(qū)容腔5和冷卻區(qū)容腔6分別設置有獨立的蜂窩狀纖維紙吸濕芯板3。
其中,吸濕芯板3通過粘膠被分別設置在處理區(qū)容腔4、再生區(qū)容腔5和冷卻區(qū)容腔6中。
吸濕芯板3為采用纖維紙制成的蜂窩狀纖維紙吸濕芯板,纖維紙吸濕芯板由相疊加的上紙層31、纖維層32與下紙層33所構成。
其中,在上紙層31、纖維層32與下紙層33之間還設有粘膠層(圖中未示出)。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發(fā)明而言僅僅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專業(yè)技術人員理解,在發(fā)明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內可對其進行許多改變,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